《声音的传播》教学设计
《声音的传播》教学设计
镇沅县直属小学 罗华磊
〖教学内容〗
苏教版小学科学四(上)第三单元第2课《声音的传播》。
〖教学目标〗
1、知识与技能
● 通过实验知道声音能在沙、水、空气或其他物质中传播。
● 学会制作土电话,使用土电话玩通话游戏。知道土电话是通过固体(线)传声的。
2、过程与方法
● 能够对声音在物体中的传播方向作出假设,并设计相应的实验,找到问题的答案。
● 会按步骤实施实验计划,仔细观察,认真比较。
3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
● 理解观察、实验、假设、资料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● 理解科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。
● 学习安静地做声学实验。
〖教学重难点〗
1、 重点: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。
2、 难点:比较物质的传声效果。
〖教学准备〗
1.分组材料:3只封好口的塑料袋,袋中分别装沙、水、和空气,带橡皮头的铅笔;
2.演示材料:烧瓶、小铃、水、酒精灯、胶塞、弯玻璃管、乳胶管、皮管夹、鼓、鼓槌、水槽、鹅卵石。
3. 制作材料:土电话组装材料
〖课时安排〗 1课时
〖教学过程〗
一、引出话题
1.讲述:我们来听声音。一是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,二是需要大家仔细听声音有没有变化。想不想听?
2.教师演示烧瓶中的小铃实验。
谈话:摇一摇烧瓶中的小铃,你听到声音了吗?往烧瓶中加少量水,放在火上烧开,然后等皮管冒白气后将皮管夹紧,再摇小铃,还能听到铃声吗?
3.摇铃听声音。
学生交流: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?
4.学生汇报交流情况。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(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)
5.猜想:
固体、液体能传播声音吗?
你想过没有,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?
二、探究问题
活动一:
在水槽放水,在水槽中敲击鹅卵石,听听是否能听到声音。
通过活动说明: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。
活动二
一位同学耳朵贴在桌面水,另一位同学轻轻敲击桌面。
通过活动说明: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
活动三
探究发现沙子、水和空气传播声音效果
1.教师可提前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,将沙子、水和空气装入袋子里,保证3只袋中分别只有一种物质。
2.进行实验。
(1)各小组领取实验材料,学生分组实验:隔着沙子、水和空气,倾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。(要求学生能按照教材的建议执行好实验方案)
(2)学生分工合作,进行实验,教师指导、帮助。
3.实验过程中,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:
△ 橡皮头铅笔敲击桌面时要尽量控制好用力大小,轻轻敲击。
△ 教室一定要十分安静,屏息倾听,用手势交流,不发出声音,并记下自己的感受。
△ 注意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发现的任何一种现象,最好把它记录下来。
△ 要尽量保持教室整洁。
4.讨论交流:
① 塑料袋里装什么时听声音效果最好?哪个最不容易听到声音?
② 坐正身体听和把耳朵直接贴在桌面上听,哪个效果更好?
5.汇报交流结果:
☆ 隔着空气、水和沙土都可以听到声音;
☆ 隔着沙和水听声音效果较好;
☆ 隔着空气听到声音比较小,这是因为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时不容易损失,而在空气中比较容易损失,尤其是在开放的空气中更容易损失的缘故。
总结说明:声音在空体、液体、固体传播中传播效果不一样。
活动四:
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向
讲制作土电话方法
游戏——打土电话
1.游戏方法:两个学生,一人拿来一个杯,一人把杯当话筒,一人把杯当听筒。当一人对着话筒小声说话时,另一人对着听筒听。
2.谈话:声音是通过什么传到你耳朵里的?
3.交流情况: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——棉线——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。
4.讨论:为什么棉线不拉直,土电话就不能工作?
5.师生小结:因为拉直的棉线能很好地传递振动,而松松的棉线会抑制、减弱并最终吸收振动,使振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。
活动五
设计一个研究声音传播方向的实验。
教师在学生中央敲击鼓,各个方向是否能听到声音。
归纳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向。板书
声音向各个方向(四面八方)传播
三、拓展活动
活动
想办法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。
四、布置作业
出示33页图片。
这幅图描绘了一个故事——伏罂而听。课后查查词典把它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。说说它运用了 什么科学道理。
板书
2、声音的传播
声音能在空气中,不能在真空中传播。
固体、液体都可以传播声音。
声音向各个方向(四面八方)传播。
上一篇:《骨骼》教学设计
下一篇:三年级科学上册《神奇的水》教学设计
最新专题
更多>>-
《了解土壤》教学...本课引导学生继续深入观察土壤。将引[详细]
- 《降落伞》教学设计
- 唤醒种子里的生命教学设计
- 三年级科学上册《神奇的水》教学设
- 《声音的传播》教学设计
- 《骨骼》教学设计
- 昼夜交替教学设计
网友评论